采風編輯書評:
二千年前的老人解開了現代人的心結
-------讀梁冬《說莊子》
(作者:采風編輯)
兩千年前的一個瘦小老人,在他的莊子學堂開講,聲情並茂,娓娓道來,而這一講,竟延續了兩千年,可謂「聲聲」不息。 現代人給他的理論納入了一個叫國學的體系,為的是讓更多的人回歸本意,讓你安然入睡,讓人坦蕩釋懷,在自然而然中做對的事情。
作者梁冬將莊子著名的《庖丁解牛》再次做了一次解剖,分析現代人的人性,提出現代人焦慮的原因,並用老莊的思想為我們找到了解決的答案。
當下的許多人被各種壓力和焦慮捆綁,富裕的人不安,中產者忐忑,收入低的人更是無所適從,很多人連起碼的睡覺的品質都不能保證,被迫服用大量的藥物和進行不斷的治療,勞神傷財,但卻效果不佳。
因此,人常常在無力的時候才能感受到知識的力量,知識是什麼,讀書為什麼,儘管知識不是萬能的,讀書多也未必包治百病,但至少知識能讓人活的透徹,明白事情的來由,做出明確的判斷。
老莊文化無不和「道」有關,其中有一段敘述:南伯子葵問女偊:「你的年齡應該很大了,但你的面色卻如孩童一般吹彈可破。 為什麼呢? 」女偊說:「我聞道了。 」
通過「聞」來接受了所謂的道,大道不僅指導心靈,還能淨化靈魂,在外表上也自然表現的純淨年輕。 而庖丁解牛中,庖丁的刀用了19年卻完好無缺,重在保養和調理,不硬砍,不蠻幹。
現代人追求養生,養的不僅是身體,更重要的是自內而外的心靈安放,心漂泊不定,浮躁不堪,自然會讓外表頹廢。 養生就是養主。
再現庖丁解牛的行為藝術,值得品味的是「臣之所好者道也。 進乎技。 」「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這些庖丁的講解,讓我們悟出一個大道,做事情一定要首先感受自然的真髓,符合人的心願,理解生命的本質,之後才進一步運用各種技巧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
其次,是境界,有什麼樣的境界,就有什麼樣的格調。 庖丁歷經三年磨礪,眼前已經沒有了牛的存在,而牛已經印刻在心中,憑著感覺隨刀游走,不知不覺中神行交匯,豁然開朗。 因此,「以神遇而不以目視」乃是一切藝術的最高境界,與「文本天成」如出一轍。
最後的勝利當然是把酒臨風的豪邁,「以無厚入有間」的無上心法,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在桑林之舞的旋律中,為庖丁的解牛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蕪雜世界,紛紛擾擾,兩千年的瘦小老人為我們講述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字裡行間都透露出解除現代人困擾的答案,字字珠璣,醍醐灌頂,讓心靈安放,讓風險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