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編輯書評: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讀郁達夫《孤獨是一朵蓮花》
(本文作者:采風編輯)
讀郁達夫的文字,可以追憶到學生時代,那時候不懂孤獨的含義,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把孤獨當作是青春期的招牌,筆下寫的也多是一些風花雪月,感傷哀愁,但讀了《沈淪》,《春風沈醉的晚上》《遲桂花》,才分明感受到那種孤獨的落差,郁達夫在國破家亡苦苦掙紮後發出的“祖國啊,我的死都是你害的”那一聲撕心裂肺的吶喊,許多年過去了,每當提起郁達夫,這個聲音都會即刻在耳邊震蕩。
賈平凹稱,“一個作家的作品,八十年前為人所熱讀,八十年後依舊被熱讀,——郁達夫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作家。”這番評價絲毫沒有誇張,今天讓我麽再讀郁達夫的文字,仍會在雋永細膩的描述中看到一個奔波的少年,穿行在孤獨的人生路上,時而看看四處的風景,充滿了哀怨和憤懣的眼神,女性的嫵媚只是短暫的安慰,更多的是向死而生的感慨,有著太宰治自毀式的絕筆之作,留下的是家破國亡後的孤獨者的轉身背影。
盡管那個時代幾乎已近一個世紀,但是郁達夫的孤獨卻和當今絲毫沒有代溝,郁達夫是一位非常早慧的人,在九歲就能賦詩驚四座,在25歲時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沈淪》。書中有很多經典的篇章今天讀來依然清新如昨。如《故都的秋》,《歸航》,《南行雜記》......
大家沈從文評價“人人皆可從他作品中,發現自己的模樣。”,是的,郁達夫的許多描述都讓人產生共鳴, 在這本書中,寫他從日本回國一路上的所見,一路上的感慨。日本本來不是他想要生活的地方,可等到要離開,卻又生出了不舍,生出了一股子離愁別緒, 而等到回了故鄉,他仍舊是憂愁的,才發現自己是一個無法容納的過客, 《歸途》中,他在船上看到了一個少女,於是他幻想了很多,也悲傷了很多。 《致王映霞》中,他更是訴說自己對於精神上愛情的向往,以及期待,但再轟轟烈烈的愛情也不能夠廝守一生,現實中,最終仍是勞燕雙飛。
郁達夫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他所處的那個年代,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最終被日本憲兵殘忍殺害!而現代人的孤獨則是過分的喧囂,爭先恐後的表達後出現的更加的孤獨,是一種心靈上的浮躁,忘了如何讓自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
蔣勛在《孤獨六講》中有這樣一句話:“孤獨沒有什麽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讓我們和孤獨相遇相識,開啟自我對話的模式,讓孤獨給我們更多力量,也成為我們生命圓滿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