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編輯書評:
世間有太多猝不及防 向生命道晚安
---讀陳文茜新書《晚安,我的生命》
( 本文作者:采風編輯)
知名媒體人、暢銷書作家陳文茜的新書《晚安,我的生命》,作者一如既往的用生動的筆墨,細緻入微的視角,理性的思維來面對每一個人都無法繞過的現實話題:死亡。
而作者寫作和出版這本書的初衷, 也正是作者近年來遭遇的病痛疾苦,和如何與疾病相處共生,認識和體悟人生生死,自我感知和提升的一條坎坷的心路歷程。
她說,這本新書要獻給生病的人與陪病的家屬們,同時,要把所有的版稅全數捐贈給臺灣文化藝術視野,作爲對社會的回饋。
身患多個重症,讓醫生都感到頭痛,不知如何下手治療,作者卻依然用幽默清醒的態度面對每一個無法確定的日夜星辰。困擾在病榻上的感悟,才能書寫出超脫自由的文字,讓人感到,無論生命長短,都是有夢的時光,也讓人聯想到,遊走於世界各地,在各大電視臺的聚光燈下,在帶給無數觀衆熟悉的微笑面孔背後,竟是一顆與疾病同步同語的憔悴的心。
人生有太多無常,存在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人從青春走向年邁,這個變老的過程不是我們常常所說的看你“慢慢變老”。相反,一場措不及防的大病,一次始料未及的變故都會讓人一夕白頭,一夜衰老。作者虛弱的身體,忍受病痛的折磨,更期待着漫漫長夜中的生命的星光閃爍,從那一刻,作者勇敢的說出:你無法抗拒死亡,但你可以看穿它。
如何看穿?如果說人活得太累,那是因爲跋涉一生,牽掛太多,不肯捨棄。然而,當健康和自由受到限制,死亡的陰影隱隱綽綽,只有放下才是真正的灑脫,纔會發自肺腑的說出:晚安,我的生命。
病榻之上,夜燈之下,作者的視野回眸千年的蘇東坡,雖然一次次遭受命運的捉弄,但又一次次從“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樂觀中站起,面對殘酷和不公平的現實,定格成“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蕩身影,所謂大家,大概就是這麼煉成的。
作者也寫到民國大才女林徽因,歲月滄桑,病痛纏身,昔日的美貌不在,留下的只是雲淡風輕的四月天。衰老和病痛,是我們都將面對的最難的人生功課,到老了,是在和自己告別。告別過去充滿美好記憶的快樂時光,年華似水,風流雲散。
陳文茜說:「晚年給了我逐漸滅熄的身體,卻給了我更珍惜生活周遭的力量。」她透露已經寫好遺囑,安排好財產捐贈和狗小孩們的未來,就算生病了,她也不想整天活在恐懼和混亂中,她認為,生命不在於活了多長時間,而是你真正過了多少精彩的日子。因此,她希望每一天都值得紀念,這也是她的人生態度。
作者作爲一位老友和晚輩,悼念一代宗師星雲法師,智慧的面對生老病死,如季節變換,更是說修道人也帶三分病痛,才能夠發心,更是強調,我們生活中不僅要淨身,更要學會洗心,心靈的洗滌和修煉,讓我們不至於受詬於塵土,不要忘了初心。
因爲未知,人對死亡充滿恐懼,而死亡,未必是悲劇。
作者認為死亡不是終點,而是個轉捩點,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性和無常性時,就會更加重視自己的存在和價值。熱愛生命中的每一分鐘,每一個清晨和傍晚。「不管剩下多少時間⋯⋯抓住每一天,過得精彩無比,睡前說聲:晚安,我的生命!這就是最大的『活著』!」
楊絳先生曾說:“在你最艱難的時候,別老想着太遠的將來,只要鼓勵自己過好今天就好。這世間有太多的猝不及防,有些東西,根本不配佔有你的情緒。人生就是一場體驗,請你盡興吧。”
是的,人生就是一場體驗,酸甜苦辣,起伏跌宕,請你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