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編輯書評:
至暗時刻 看見改變命運的光
----讀普立茲得獎小說《呼喚奇蹟的光》
( 本文作者:采風編輯)
有人說,愛情和戰爭是人類亙古不變的題材。
以二戰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枚不勝數,人性深層的靈魂 --- 殘忍、懦弱、期盼、死亡暴露無遺。而在那個滿目瘡痍令人絕望的時代,無邊的痛苦之中帶來的一絲希望,則更加令人震撼和感動。如之前讀過的《安妮的日記》《偷書賊》都描述了在殘酷的戰爭中,一些淳樸而善良的普通人的故事,在戰爭絞肉機的廢墟當中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呼喚奇蹟的光》就是這樣一部紀實版並獲普利茲獎的小說。作者安東尼.杜爾投入十年寫作,以科學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詩人之心感受生命。
開篇從空襲開始,以戰爭為背景,而整部小說作者並沒有濃墨描述戰爭巨大的殺戮場面,而是透過細節,以時間為導線,層層展現記憶中支離破碎的場景,女主角父親的「被消失」,滿載囚犯的火車;流離失所的人群,緊繃的神經,不斷變化的場景,空氣中充滿的戰場氣味來體現戰局和不同人生的轉變。
小說雖然厚重,卻是用微小說的形式貫穿時間線,逐一展現情節,如電影蒙太奇的鏡頭,生動真實地還原了戰爭生活的動態場景,環環相連,扣人心弦。
全書圍繞了兩個敵對交戰國的兩個孩子的故事。以法國失明女孩瑪莉蘿兒為主角,開拓了讀者的想像空間。瑪莉蘿兒生活中最好的陪伴是一本父親送她的書《海底兩萬裏》,這是她探索世界的最好的通道。然而平靜的生活在一九四〇年德軍攻陷巴黎後被打破,瑪莉蘿兒和博物館館長的爸爸被迫走上逃亡之旅。意外拾起神秘寶石的瑪莉蘿兒,生命就此改變,寄身叔公的濱海高屋來躲避戰火。此時,面對德軍的進逼,全城民眾最大的希望竟是一臺收音機。為了能讓下落不明的父親能夠聽到她的聲音,瑪莉蘿兒夜夜朗讀她最愛的《海底兩萬裏》,讓這看不見的光和聲音傳達給遠方的人,不懼阻擋,傳達黑暗時代裏最後的希望。
而另一位主角是德國的年輕男孩韋納,他雖然瘦弱但智商過人,和法國女孩相比,他顯得充滿疑惑和不安。在軍隊裏,為了活著所以服從、假裝什麼都不明白,什麼也都不重要。
但是作為收音機狂熱迷戀者的他,對收音機中傳來的瑪莉蘿兒的聲音,充滿了向往,那是他難忘的童年時光,仿佛一道光芒,開啟他對美好未來的想像。
然而,瑪莉蘿兒能逃過德軍的追捕嗎?
這位德軍男孩,又將如何改變自己和瑪莉蘿兒的命運?
本來,兩個年輕人的青春歲月應當是在充滿希望和陽光燦爛的歲月中度過,無論未來如何,都是值得期待的人生。然而,戰爭,殘酷的戰爭改變了一切,未來不可期,活下來成了共同的希望。
戰場上,是收音機的音波和聲音讓他們相識,如一道希望之光,讓死亡的靈魂重新復蘇。
雖然她看不見,卻可以將光亮與美好的聲音傳達給別人。
這兩個十多歲的孩子,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他們其實可以選擇逃避和沈默,然而他們卻勇敢的透過各自的方式來爭取作為人應當具有的自由權利,這個時刻,戰爭不再猙獰,人性如此高大。
從數學的觀點而言,所有的光都是肉眼看不見的,但那並不表示光不存在。有些人的眼睛睜著,但事實上什麽都沒有看到。有些人為了能夠看到,竭盡所能為之奮鬥,直到閉上眼睛的那一刻。
讀完整部小數,其主題呼之而出,正如書名《呼喚奇蹟的光》,這個「看不見的,電波的光」,雖然肉眼無法看見,但如同希望與信念,在至暗時刻 ,終將能夠看見改變命運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