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止戰」?
若「反戰」是立場、「止戰」是思考,反戰,也反反戰!
陳水扁執政時喊出「備戰而不求戰,止戰而不懼戰」
馬英九執政時喊出「止戰而不拒戰,備戰而不求戰」
2022年底蔡英文宣佈將義務役由四個月延長為一年時喊出「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
2024年總統大選候選人柯文哲喊出「備戰不畏戰,能戰不求戰」、
侯友宜喊出「備戰不啟戰」、賴清德喊出「備戰才能止戰」。
作為台灣政治關鍵字的「止戰」,究竟如何「止」又如何「戰」呢?
《止戰》一書乃是從「止」的曖昧與矛盾出發,企圖提出台海戰爭的「哲學論」,翻轉我們對既有何謂戰爭、何謂和平的思考方式。台灣知名女性主義學者張小虹,嘗試從台海「戰爭的框架」之外走出不一樣的路,說出不一樣的話,做出不一樣的事。
戰爭不可兒戲,但當代的戰爭就是也必須是一場賽局博奕,一場在掌控與失控之間的賽局、一場充滿停止不動/邁步向前、攻勢/守勢不確定性的博奕。於是乎我們被迫在一波接著一波的戰爭緊鑼密鼓中,擺盪在策略與實戰、真實與擬像、挑釁與節制之間,我們是否還能夠判斷戰爭是不是仍在遠方?我們是否還能夠分辨鐘聲是不是為我們而敲響?
《止戰》談兩岸戰爭,既談實體戰爭,也談隱喻戰爭,從軍事武裝衝突、戰爭時間表、軍購爭議,一路談到「防疫視同作戰」的疫戰與「兩岸一家親」的統戰,有對台灣當下政治社會動態的深切關注,也時時希冀拉出具有理論繁雜性的批判視角。
《止戰》一書的自我定位乃是「台海戰爭的哲學思考」,希望透過「時間難局」、「攻擊難局」、「境外難局」與「祭祖難局」的重重測試,能在既有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與文化的兩岸論述套路之外,另闢蹊徑,而得以向時間的未來性開放,讓思考本身永遠攜帶著一個始終在進行的摺曲、轉向與變形。
本一書共分為四個主要章節。第一章〈戰爭的未來完成式〉嘗試回到當代理論對「未來完成式」的重新書寫,來開展「戰爭」文法時態的哲學思考。第二章〈病毒、疫戰與攻擊欲力〉則從「戰爭實體」與「戰爭隱喻」的相互纏繞中切入,嘗試鋪陳2020年至2023年在台灣所啟動的「台海戰疫/役」,亦即由新冠病毒所引發一連串「防疫視同作戰」的戰爭想像與行動。第三章〈小心「地雷島」?〉聚焦於晚近台灣「火山車載布雷系統」軍購案所引起的軒然大波,嘗試從歷史、政治、心理的角度,一探台灣特有的「地雷情結」。第四章〈祭祖與統戰〉以2023年三月下前總統馬英九赴中國的祭祖之行開場,嘗試以女性主義「宗法父權」的批判角度,重審兩岸詭譎的「祖國」論述與「祭祖」交流。
若「反戰」是立場、「止戰」是思考,反戰,也反反戰!
陳水扁執政時喊出「備戰而不求戰,止戰而不懼戰」
馬英九執政時喊出「止戰而不拒戰,備戰而不求戰」
2022年底蔡英文宣佈將義務役由四個月延長為一年時喊出「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
2024年總統大選候選人柯文哲喊出「備戰不畏戰,能戰不求戰」、
侯友宜喊出「備戰不啟戰」、賴清德喊出「備戰才能止戰」。
作為台灣政治關鍵字的「止戰」,究竟如何「止」又如何「戰」呢?
《止戰》一書乃是從「止」的曖昧與矛盾出發,企圖提出台海戰爭的「哲學論」,翻轉我們對既有何謂戰爭、何謂和平的思考方式。台灣知名女性主義學者張小虹,嘗試從台海「戰爭的框架」之外走出不一樣的路,說出不一樣的話,做出不一樣的事。
戰爭不可兒戲,但當代的戰爭就是也必須是一場賽局博奕,一場在掌控與失控之間的賽局、一場充滿停止不動/邁步向前、攻勢/守勢不確定性的博奕。於是乎我們被迫在一波接著一波的戰爭緊鑼密鼓中,擺盪在策略與實戰、真實與擬像、挑釁與節制之間,我們是否還能夠判斷戰爭是不是仍在遠方?我們是否還能夠分辨鐘聲是不是為我們而敲響?
《止戰》談兩岸戰爭,既談實體戰爭,也談隱喻戰爭,從軍事武裝衝突、戰爭時間表、軍購爭議,一路談到「防疫視同作戰」的疫戰與「兩岸一家親」的統戰,有對台灣當下政治社會動態的深切關注,也時時希冀拉出具有理論繁雜性的批判視角。
《止戰》一書的自我定位乃是「台海戰爭的哲學思考」,希望透過「時間難局」、「攻擊難局」、「境外難局」與「祭祖難局」的重重測試,能在既有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與文化的兩岸論述套路之外,另闢蹊徑,而得以向時間的未來性開放,讓思考本身永遠攜帶著一個始終在進行的摺曲、轉向與變形。
本一書共分為四個主要章節。第一章〈戰爭的未來完成式〉嘗試回到當代理論對「未來完成式」的重新書寫,來開展「戰爭」文法時態的哲學思考。第二章〈病毒、疫戰與攻擊欲力〉則從「戰爭實體」與「戰爭隱喻」的相互纏繞中切入,嘗試鋪陳2020年至2023年在台灣所啟動的「台海戰疫/役」,亦即由新冠病毒所引發一連串「防疫視同作戰」的戰爭想像與行動。第三章〈小心「地雷島」?〉聚焦於晚近台灣「火山車載布雷系統」軍購案所引起的軒然大波,嘗試從歷史、政治、心理的角度,一探台灣特有的「地雷情結」。第四章〈祭祖與統戰〉以2023年三月下前總統馬英九赴中國的祭祖之行開場,嘗試以女性主義「宗法父權」的批判角度,重審兩岸詭譎的「祖國」論述與「祭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