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中世紀最偉大的旅行家伊本.巴圖塔的足跡
探索香料、路上絲路交會處斯里蘭卡的神秘面紗
在西方殖民者踏足前,這裡已經有香料的存在和交易
|2021斯里蘭卡國家人文類文學獎
|2020 格拉蒂恩獎(Gratiaen Prize)入選名單
李易安|文字工作者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推薦
白人尚未殖民進入的斯里蘭卡
為什麼伊本.巴圖塔到這裡?
「這是伊本.巴圖塔迷會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也是一本精彩無比的遊記。」——作家提姆.麥金塔—史密斯(Tim Mackintosh-Smith)
十四世紀,伊本.巴圖塔完成一條長達十一萬七千公里的旅途,經過了現在四十四個國家的國土,他的旅程記錄在《遊記》(台灣譯《伊本.巴杜達遊記》,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在三十年的旅途過程中,他經過了大部份著名的穆斯林世界,也到了許多非穆斯林的地區,旅途包括北非、非洲之角、東歐、中東、南亞、中亞、東南亞及中國等地。
當時,穆斯林的商貿勢力達到巔峰,不僅在陸上是如此,也在海上稱霸。遊歷過四十個國家,走過十二萬公里路,中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圖塔靠的正是,正值伊斯蘭世界橫跨陸地與海洋之際,不論走陸路或海路旅行,沿路都能找到殷勤款待和人脈關係。當伊本完成伊斯蘭的五功之一:前往麥加朝覲後,她還在穆斯林世界的中心修習神學。學成後,他大可返鄉,當個受人尊敬、學養深厚的宗教學者。究竟是什麼促使他加入商隊行列,跳上船隻,獨自穿越危險地區,讓性命多次危在旦夕?
他走過非洲、中東、中亞,最後到印度達德里。當地蘇丹任命他為伊斯蘭法官,隨後等到另一項期盼已久的任務,在一三四二年出使中國,謁見蒙古皇帝。在前往中國的路上,他經過了斯里蘭卡,本書的地點。
時間回到二十世紀的現在,作者阿米娜.胡賽因在斯里蘭卡普塔勒姆的一面髒汙街牌看到伊本.巴圖塔的名字,她許下心願,尋找他在斯里蘭卡的蹤跡。身為斯里蘭卡知名慈善家阿布杜爾.嘉福爾(N.D.H. Abdul Ghaffoor)的後裔、伊本.巴圖塔的虔誠信徒,她思考為何伊本來到這裡?以及他來到斯里蘭卡時,當時白人尚未殖民,蘭卡是什麼樣的地方?循著伊本的遊記部分與作者的追索,我們一起進入十四世紀的斯里蘭卡。
跟隨伊本.巴圖塔的腳步,我們更加認識斯里蘭卡的宗教、貿易、社會文化。他探查了當地的特產:寶石、肉桂、椰子等,這些商品通過貿易流向世界各地,也吸引了阿拉伯商人和其他國家的商人來到斯里蘭卡。當時他採訪了採珠的過程,認為當牡蠣的肉與空氣接觸就會變成珍珠,反映了當時對於珍珠的產出過程的想像。透過當地的肉桂生意,可以看出當時斯里蘭卡的貿易的繁榮程度。
他也特別去亞當峯,朝聖「亞當的足跡」。因為是穆斯林的緣故,在斯里蘭卡遇到了佛教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特別紀錄觀察到不同信仰的人們之間的互動,例如一則穆斯林朝聖者得到當地印度教祭司的幫助的神話故事,導致當地儘管佛教鼎盛,也非常歡迎異教徒穆斯林。甚至對修行的苦行僧相當尊重,會邀請他們到家裡住下,提供他們食物。與統治者阿利亞.查克拉瓦提的會面下,他仔細描寫這位君王的非凡氣質,他寫下的紀錄,對世界留下了一定程度的斯里蘭卡的印象。
在二十一世紀的斯里蘭卡追索伊本.巴圖塔的足跡。從蘊藏珍珠的西北海岸,越過聖足峯或眾所周知的蘭卡山,南下位於德維努瓦拉有舞姬和婆羅門僧進駐的華美廟宇,繼而前往可倫坡;她追隨他的遊蹤,航海時代已經夠艱難的了更遑論中世紀,從他的起點普塔勒姆出發。一路上,她尋找在記憶裡的伊本.巴圖塔,發現了那土地充滿神話與傳奇,跟那位旅人本身一樣多采多姿。
國外推薦金語:
「伊本.巴圖塔在十四世紀走訪斯里蘭卡的蹤跡難尋。但是阿米娜.胡賽因深知,憑藉著一些靈感或機遇——沒錯,正如阿拉伯人把這座島叫作薩蘭迪布(Serendib),取「機緣巧合」(serendipity)之意——加上文獻研究和實地走訪的功夫,往往可以把那些蹤跡找出來。這本書結合了所有這些研究形式,探究值得參訪的蘭卡史蹟,引人入勝——並且附帶地但也很重要地檢視了阿米娜.胡賽因個人生命及其家族。
在這涵蓋了穆斯林聖祠、佛寺、印度神廟和天主教堂的個人朝聖過程中,她有了最重大的發現:過往歲月存留下來的,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讓我們知曉在當今年代所流失的:尤其是傳統蘭卡一向珍視的『多元文化奇蹟』危在旦夕。於是阿米娜.胡賽因提醒我們,文化和宗教的多元性在當今面臨威脅,正如生物多樣性的式微;良善與共存瀕臨絕跡,就如野生動物瀕臨絕種。也許最重要的是,她是個對抗沙文主義、醜陋和偽善的勇敢鬥士,一如她在身心靈方面熱切追隨伊本.巴圖塔的足跡。這是伊本.巴圖塔迷會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也是一本精彩無比的遊記,熱愛蘭卡這片多元文化的美妙土地的人,更是不容錯過!」——提姆.麥金塔—史密斯,《葉門》、《與丹吉爾人同行:追尋中世紀旅行家伊本.巴圖塔的足跡》、《阿拉伯人三千年》作者
「透過她魅力十足、富有洞察力,以及從主人翁伊本.巴圖塔時而非常古怪的眼光,阿米娜.胡賽因召喚出十四世紀的斯里蘭卡及其周遭地域,栩栩如生。我深深著迷於書中的世界,沉浸在時間和空間的細節,以及在書中遇見的各種人物。我們看著作者在當代斯里蘭卡尋索這位迷人的歷史人物,今昔的對比織就出一襲富麗華美的織錦。」——悉亞姆.塞瓦杜萊(Shyam Selvadurai),《滑稽男孩》、《肉桂園》和《餓鬼》作者。
「阿米娜.胡賽因寫了一本美妙無比的書,講述中世紀偉大旅人伊本.巴圖塔在蘭卡從普塔勒姆前往亞當峯及回程的遊歷,其中穿插著她個人追本溯源的旅程。這是一場了不起的研究饗宴,對於在途中相遇的人,她充滿了同情與理解,讀來精采有趣。她以詳實、流暢,時而淘氣的手法,書寫歷史的一個側面,令大多數的歷史學家相形見拙!當一個善於說故事的人遇上另一個,你得到的就是珍寶!」——尼拉.維克拉馬辛哈(Nira Wickremasinghe),《當代斯里蘭卡:認同競逐的歷史》、《裝扮殖民的政體:斯里蘭卡的政治、穿著與認同》作者。
「阿米娜.胡賽因寫了一本美妙又席捲人心的書,展現了她驚人的研究能力,以及把她的知名主題變得活靈活現的能耐。一本涵蓋廣泛、精采絕倫的作品,照亮了過往歲月,也為我們所繼承的這個世界投射光亮。」——納約米.穆納維拉(Nayomi Munaweera),《千鏡之島》、《我們之間的謊言》作者
探索香料、路上絲路交會處斯里蘭卡的神秘面紗
在西方殖民者踏足前,這裡已經有香料的存在和交易
|2021斯里蘭卡國家人文類文學獎
|2020 格拉蒂恩獎(Gratiaen Prize)入選名單
李易安|文字工作者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推薦
白人尚未殖民進入的斯里蘭卡
為什麼伊本.巴圖塔到這裡?
「這是伊本.巴圖塔迷會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也是一本精彩無比的遊記。」——作家提姆.麥金塔—史密斯(Tim Mackintosh-Smith)
十四世紀,伊本.巴圖塔完成一條長達十一萬七千公里的旅途,經過了現在四十四個國家的國土,他的旅程記錄在《遊記》(台灣譯《伊本.巴杜達遊記》,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在三十年的旅途過程中,他經過了大部份著名的穆斯林世界,也到了許多非穆斯林的地區,旅途包括北非、非洲之角、東歐、中東、南亞、中亞、東南亞及中國等地。
當時,穆斯林的商貿勢力達到巔峰,不僅在陸上是如此,也在海上稱霸。遊歷過四十個國家,走過十二萬公里路,中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圖塔靠的正是,正值伊斯蘭世界橫跨陸地與海洋之際,不論走陸路或海路旅行,沿路都能找到殷勤款待和人脈關係。當伊本完成伊斯蘭的五功之一:前往麥加朝覲後,她還在穆斯林世界的中心修習神學。學成後,他大可返鄉,當個受人尊敬、學養深厚的宗教學者。究竟是什麼促使他加入商隊行列,跳上船隻,獨自穿越危險地區,讓性命多次危在旦夕?
他走過非洲、中東、中亞,最後到印度達德里。當地蘇丹任命他為伊斯蘭法官,隨後等到另一項期盼已久的任務,在一三四二年出使中國,謁見蒙古皇帝。在前往中國的路上,他經過了斯里蘭卡,本書的地點。
時間回到二十世紀的現在,作者阿米娜.胡賽因在斯里蘭卡普塔勒姆的一面髒汙街牌看到伊本.巴圖塔的名字,她許下心願,尋找他在斯里蘭卡的蹤跡。身為斯里蘭卡知名慈善家阿布杜爾.嘉福爾(N.D.H. Abdul Ghaffoor)的後裔、伊本.巴圖塔的虔誠信徒,她思考為何伊本來到這裡?以及他來到斯里蘭卡時,當時白人尚未殖民,蘭卡是什麼樣的地方?循著伊本的遊記部分與作者的追索,我們一起進入十四世紀的斯里蘭卡。
跟隨伊本.巴圖塔的腳步,我們更加認識斯里蘭卡的宗教、貿易、社會文化。他探查了當地的特產:寶石、肉桂、椰子等,這些商品通過貿易流向世界各地,也吸引了阿拉伯商人和其他國家的商人來到斯里蘭卡。當時他採訪了採珠的過程,認為當牡蠣的肉與空氣接觸就會變成珍珠,反映了當時對於珍珠的產出過程的想像。透過當地的肉桂生意,可以看出當時斯里蘭卡的貿易的繁榮程度。
他也特別去亞當峯,朝聖「亞當的足跡」。因為是穆斯林的緣故,在斯里蘭卡遇到了佛教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特別紀錄觀察到不同信仰的人們之間的互動,例如一則穆斯林朝聖者得到當地印度教祭司的幫助的神話故事,導致當地儘管佛教鼎盛,也非常歡迎異教徒穆斯林。甚至對修行的苦行僧相當尊重,會邀請他們到家裡住下,提供他們食物。與統治者阿利亞.查克拉瓦提的會面下,他仔細描寫這位君王的非凡氣質,他寫下的紀錄,對世界留下了一定程度的斯里蘭卡的印象。
在二十一世紀的斯里蘭卡追索伊本.巴圖塔的足跡。從蘊藏珍珠的西北海岸,越過聖足峯或眾所周知的蘭卡山,南下位於德維努瓦拉有舞姬和婆羅門僧進駐的華美廟宇,繼而前往可倫坡;她追隨他的遊蹤,航海時代已經夠艱難的了更遑論中世紀,從他的起點普塔勒姆出發。一路上,她尋找在記憶裡的伊本.巴圖塔,發現了那土地充滿神話與傳奇,跟那位旅人本身一樣多采多姿。
國外推薦金語:
「伊本.巴圖塔在十四世紀走訪斯里蘭卡的蹤跡難尋。但是阿米娜.胡賽因深知,憑藉著一些靈感或機遇——沒錯,正如阿拉伯人把這座島叫作薩蘭迪布(Serendib),取「機緣巧合」(serendipity)之意——加上文獻研究和實地走訪的功夫,往往可以把那些蹤跡找出來。這本書結合了所有這些研究形式,探究值得參訪的蘭卡史蹟,引人入勝——並且附帶地但也很重要地檢視了阿米娜.胡賽因個人生命及其家族。
在這涵蓋了穆斯林聖祠、佛寺、印度神廟和天主教堂的個人朝聖過程中,她有了最重大的發現:過往歲月存留下來的,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讓我們知曉在當今年代所流失的:尤其是傳統蘭卡一向珍視的『多元文化奇蹟』危在旦夕。於是阿米娜.胡賽因提醒我們,文化和宗教的多元性在當今面臨威脅,正如生物多樣性的式微;良善與共存瀕臨絕跡,就如野生動物瀕臨絕種。也許最重要的是,她是個對抗沙文主義、醜陋和偽善的勇敢鬥士,一如她在身心靈方面熱切追隨伊本.巴圖塔的足跡。這是伊本.巴圖塔迷會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也是一本精彩無比的遊記,熱愛蘭卡這片多元文化的美妙土地的人,更是不容錯過!」——提姆.麥金塔—史密斯,《葉門》、《與丹吉爾人同行:追尋中世紀旅行家伊本.巴圖塔的足跡》、《阿拉伯人三千年》作者
「透過她魅力十足、富有洞察力,以及從主人翁伊本.巴圖塔時而非常古怪的眼光,阿米娜.胡賽因召喚出十四世紀的斯里蘭卡及其周遭地域,栩栩如生。我深深著迷於書中的世界,沉浸在時間和空間的細節,以及在書中遇見的各種人物。我們看著作者在當代斯里蘭卡尋索這位迷人的歷史人物,今昔的對比織就出一襲富麗華美的織錦。」——悉亞姆.塞瓦杜萊(Shyam Selvadurai),《滑稽男孩》、《肉桂園》和《餓鬼》作者。
「阿米娜.胡賽因寫了一本美妙無比的書,講述中世紀偉大旅人伊本.巴圖塔在蘭卡從普塔勒姆前往亞當峯及回程的遊歷,其中穿插著她個人追本溯源的旅程。這是一場了不起的研究饗宴,對於在途中相遇的人,她充滿了同情與理解,讀來精采有趣。她以詳實、流暢,時而淘氣的手法,書寫歷史的一個側面,令大多數的歷史學家相形見拙!當一個善於說故事的人遇上另一個,你得到的就是珍寶!」——尼拉.維克拉馬辛哈(Nira Wickremasinghe),《當代斯里蘭卡:認同競逐的歷史》、《裝扮殖民的政體:斯里蘭卡的政治、穿著與認同》作者。
「阿米娜.胡賽因寫了一本美妙又席捲人心的書,展現了她驚人的研究能力,以及把她的知名主題變得活靈活現的能耐。一本涵蓋廣泛、精采絕倫的作品,照亮了過往歲月,也為我們所繼承的這個世界投射光亮。」——納約米.穆納維拉(Nayomi Munaweera),《千鏡之島》、《我們之間的謊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