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國寶楊麗花
一個戲班囡仔的英雄旅程
【名家題字】藝術家董陽孜為書名「如有神在」題字
【文本高度】劇作家施如芳歷時四年,以12萬字寫出楊麗花大於歌仔戲的人生
【巨星影像】200多張珍貴影像看見百變楊麗花
【好戲重溫】13齣經典劇目賞析深入楊麗花表演特質
【多元訪談】同台演員、戲團夥伴、專家學者、資深戲迷等多角度訪談
【美術設計】金蝶獎設計師楊啟巽擔綱本書美術設計
楊麗花,一九九八年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台灣四百年來兩百大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入選理由是「為歌仔戲這種真正產自本土的台灣戲曲打開另一種局面,也因盛名,為歌仔戲背負一生的責任……細數影劇歷史,如果台灣要選一個真正的超人氣明星,無人能比得上楊麗花」。
本書以楊麗花做為台灣文化Icon出發,結合施如芳獨到的觀察視角及歌仔戲研究專長,寫出楊麗花更大於歌仔戲的精采如戲人生。主文分為十幕,從內台、廣播、電影、電視到現代舞台各時期,以寫人、論藝二大方向,串聯楊麗花的生命史、演出劇目及台灣歌仔戲發展史。
主文之外,另收錄楊麗花永遠的娘子許秀年、傳承弟子陳亞蘭、編劇簡遠信、棚內指導王亞維、研究學者蘇碩斌與王君琦、崑曲演員楊汗如以及多位花迷的訪談紀錄,從他們的現身說法,側看楊麗花螢光幕下的風采。
作者透過編劇之眼,生動且深刻地描繪楊麗花如何在自助神助下,乘著小至歌仔戲大至時代的危機,破浪前行,閃過數不清的激流險灘,覽遍崇山峻嶺,最終成為歌仔戲界天時地利人和的集大成者。賞戲族群的興趣與品味隨時代不斷改變,楊麗花總能以不變應萬變,揮灑平易近人的楊門歌仔戲風味,保守住她從電視帶出來的廣大戲迷。命運加上性格,楊麗花沒有辜負她「如有神在」的命格,把最壞的時代演成了最好的時代,成為突破時代的天選之人。
重磅推薦
李遠|文化部部長
林鶴宜|台大戲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張小燕
陳亞蘭|金鐘視帝、全方位演藝工作者
褚明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鄭麗君|行政院副院長
蔡詩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遠(文化部部長)
本書以豐富的視角,勾勒出楊麗花女士如何以個人的藝術生命,影響了台灣整個影視聽文化的發展軌跡,並成為一代台灣人的共同記憶。我很有幸曾經在電視工作上和她相遇、驚訝她的記憶力和判斷力,她引導我進入她的世界,但是畢竟有限,還好有了這本書,使我能看到她的全貌。
林鶴宜(台大戲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如芳寫楊麗花每一個形式的媒體經歷,對當時的運作都深入瞭解,包括時機(前後歷史)、業界生態、技術程度、與民眾生活的聯結、政府的態度等。她還寫了圍繞在楊麗花身邊一起創作的人們。我彷彿第一次認識到媒體歌仔戲一般,有太多是我以前不知道,或不曾留心的。對我而言,如此立體的內涵,比讀十本學術專書還更讓我「入戲」。
褚明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書名《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我們隨著施老師的書寫,來看楊麗花峰迴路轉的一生,有如受戲曲祖師爺欽點庇佑的天選之人般,將歌仔戲結合台灣影視聽文化的發展軌跡發揚光大,成為台灣人的共同記憶。
一個戲班囡仔的英雄旅程
【名家題字】藝術家董陽孜為書名「如有神在」題字
【文本高度】劇作家施如芳歷時四年,以12萬字寫出楊麗花大於歌仔戲的人生
【巨星影像】200多張珍貴影像看見百變楊麗花
【好戲重溫】13齣經典劇目賞析深入楊麗花表演特質
【多元訪談】同台演員、戲團夥伴、專家學者、資深戲迷等多角度訪談
【美術設計】金蝶獎設計師楊啟巽擔綱本書美術設計
楊麗花,一九九八年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台灣四百年來兩百大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入選理由是「為歌仔戲這種真正產自本土的台灣戲曲打開另一種局面,也因盛名,為歌仔戲背負一生的責任……細數影劇歷史,如果台灣要選一個真正的超人氣明星,無人能比得上楊麗花」。
本書以楊麗花做為台灣文化Icon出發,結合施如芳獨到的觀察視角及歌仔戲研究專長,寫出楊麗花更大於歌仔戲的精采如戲人生。主文分為十幕,從內台、廣播、電影、電視到現代舞台各時期,以寫人、論藝二大方向,串聯楊麗花的生命史、演出劇目及台灣歌仔戲發展史。
主文之外,另收錄楊麗花永遠的娘子許秀年、傳承弟子陳亞蘭、編劇簡遠信、棚內指導王亞維、研究學者蘇碩斌與王君琦、崑曲演員楊汗如以及多位花迷的訪談紀錄,從他們的現身說法,側看楊麗花螢光幕下的風采。
作者透過編劇之眼,生動且深刻地描繪楊麗花如何在自助神助下,乘著小至歌仔戲大至時代的危機,破浪前行,閃過數不清的激流險灘,覽遍崇山峻嶺,最終成為歌仔戲界天時地利人和的集大成者。賞戲族群的興趣與品味隨時代不斷改變,楊麗花總能以不變應萬變,揮灑平易近人的楊門歌仔戲風味,保守住她從電視帶出來的廣大戲迷。命運加上性格,楊麗花沒有辜負她「如有神在」的命格,把最壞的時代演成了最好的時代,成為突破時代的天選之人。
重磅推薦
李遠|文化部部長
林鶴宜|台大戲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張小燕
陳亞蘭|金鐘視帝、全方位演藝工作者
褚明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鄭麗君|行政院副院長
蔡詩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遠(文化部部長)
本書以豐富的視角,勾勒出楊麗花女士如何以個人的藝術生命,影響了台灣整個影視聽文化的發展軌跡,並成為一代台灣人的共同記憶。我很有幸曾經在電視工作上和她相遇、驚訝她的記憶力和判斷力,她引導我進入她的世界,但是畢竟有限,還好有了這本書,使我能看到她的全貌。
林鶴宜(台大戲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如芳寫楊麗花每一個形式的媒體經歷,對當時的運作都深入瞭解,包括時機(前後歷史)、業界生態、技術程度、與民眾生活的聯結、政府的態度等。她還寫了圍繞在楊麗花身邊一起創作的人們。我彷彿第一次認識到媒體歌仔戲一般,有太多是我以前不知道,或不曾留心的。對我而言,如此立體的內涵,比讀十本學術專書還更讓我「入戲」。
褚明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書名《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我們隨著施老師的書寫,來看楊麗花峰迴路轉的一生,有如受戲曲祖師爺欽點庇佑的天選之人般,將歌仔戲結合台灣影視聽文化的發展軌跡發揚光大,成為台灣人的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