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孔庆东2011年春夏在北大中文系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课堂录音为底本,通过与作者的反复沟通,整理成书。整理时秉承实录精神,力求再现原汁原味的现场气氛,保留灵光乍现的思想火花。
本书首次将场场爆满的北大中文系王牌课程向大众敞开,通过生动的讲解揭示深邃独到的思想,与读者共同探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国文、国史和国人。
本书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解了从1917年到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穿插讲解其间重大历史文化事件,评点胡适、陈独秀、鲁迅、郭沫若、张爱玲、沈从文等一批文化精英,揭秘1917年以来文学背后的政治斗争,揭示出文学面纱背后冷酷的政治本质,指出中国文学就是中国政治的一面镜子。
最最吸引眼球的是孔庆东一针见血的时局点评,看似简单、执拗,口出狂言,但掩不住其文史知识的深厚和充满哲理的独到见解,这样的点评在文中比比皆是,与市面上哗众取宠的历史解读书相比,这本书在生动幽默之外,极大地增加了深度。
本书收藏曾庆龙先生的彩色插图21幅,全部是充满思想力量的图文漫写,特别幽默而智慧。
本书首次将场场爆满的北大中文系王牌课程向大众敞开,通过生动的讲解揭示深邃独到的思想,与读者共同探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国文、国史和国人。
本书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解了从1917年到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穿插讲解其间重大历史文化事件,评点胡适、陈独秀、鲁迅、郭沫若、张爱玲、沈从文等一批文化精英,揭秘1917年以来文学背后的政治斗争,揭示出文学面纱背后冷酷的政治本质,指出中国文学就是中国政治的一面镜子。
最最吸引眼球的是孔庆东一针见血的时局点评,看似简单、执拗,口出狂言,但掩不住其文史知识的深厚和充满哲理的独到见解,这样的点评在文中比比皆是,与市面上哗众取宠的历史解读书相比,这本书在生动幽默之外,极大地增加了深度。
本书收藏曾庆龙先生的彩色插图21幅,全部是充满思想力量的图文漫写,特别幽默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