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臨川四夢」著稱於世的明代戲劇大師湯顯祖,其《牡丹亭》驚人的文學與舞臺魅力,成為舉世矚目的經典。本書以重讀經典的態度,將歷來《牡丹亭》研究未盡全面或值得商榷處,作一番檢視釐清。
而對於學界聚訟紛紜的《牡丹亭》「聲腔說」論題, 分別從「聲腔說」產生之因緣、《牡丹亭》之曲文格律、湯氏暨明清友朋門生相關詩文、戲神崇拜、江西廣昌孟戲,以及曲牌音律等各種視角,舉證推闡《牡丹亭》唱演由海鹽到崑腔之遷化歷程。其他諸篇,包括《牡丹亭》之科諢、評點、明清改本、現代演出版、冰絲館的避諱與評點美學,以及大學入學試題等問題,對歷來研究瓶頸,從訓詁、音律、民俗、傳統表演學切入,重新作一番判讀。書尾並附民俗學家楊振良教授兩篇專業論文,從民間文學視角提供讀者不同的思考面向。
全書從文學、聲韻、音律、民俗到舞臺等多種不同視角切入,對《牡丹亭》的研究別開生面,相信能給讀者、學術研究者、崑曲從業者以及關心崑曲重構的人士,帶來不少有益而寶貴的啟發。書前並錄有本書作者歷年與大陸崑曲名家合作爨演的彩色劇照十餘幀,及《牡丹亭》萬曆年間刊本(九我堂印本,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清代冰絲館本等珍貴書影,皆足耀觀覽。
北京著名學者周育德教授稱:
「正因為蔡孟珍教授在戲曲領域是一位既有『學』又有『術』的學者,所以她的文章經常有獨到的見解。」「她研究《牡丹亭》既重視對文本的研究,也重視對場上的研究,兩種路數合而為一。她提出重讀經典《牡丹亭》的門徑是從訓詁學、音律學、民俗學、表演學切入,對如何重讀經典《牡丹亭》做了精彩的示範,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績。」對於《牡丹亭》的明清縮編版與當代中外演出版,蔡教授在此書「也做了全面的檢閱與非常中肯的評說。」
本書特色
從訓詁、音律、民俗、傳統表演學切入,重新評點《牡丹亭》。
簡附《牡丹亭》九我堂印本(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清代冰絲館本等珍貴書影。
而對於學界聚訟紛紜的《牡丹亭》「聲腔說」論題, 分別從「聲腔說」產生之因緣、《牡丹亭》之曲文格律、湯氏暨明清友朋門生相關詩文、戲神崇拜、江西廣昌孟戲,以及曲牌音律等各種視角,舉證推闡《牡丹亭》唱演由海鹽到崑腔之遷化歷程。其他諸篇,包括《牡丹亭》之科諢、評點、明清改本、現代演出版、冰絲館的避諱與評點美學,以及大學入學試題等問題,對歷來研究瓶頸,從訓詁、音律、民俗、傳統表演學切入,重新作一番判讀。書尾並附民俗學家楊振良教授兩篇專業論文,從民間文學視角提供讀者不同的思考面向。
全書從文學、聲韻、音律、民俗到舞臺等多種不同視角切入,對《牡丹亭》的研究別開生面,相信能給讀者、學術研究者、崑曲從業者以及關心崑曲重構的人士,帶來不少有益而寶貴的啟發。書前並錄有本書作者歷年與大陸崑曲名家合作爨演的彩色劇照十餘幀,及《牡丹亭》萬曆年間刊本(九我堂印本,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清代冰絲館本等珍貴書影,皆足耀觀覽。
北京著名學者周育德教授稱:
「正因為蔡孟珍教授在戲曲領域是一位既有『學』又有『術』的學者,所以她的文章經常有獨到的見解。」「她研究《牡丹亭》既重視對文本的研究,也重視對場上的研究,兩種路數合而為一。她提出重讀經典《牡丹亭》的門徑是從訓詁學、音律學、民俗學、表演學切入,對如何重讀經典《牡丹亭》做了精彩的示範,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績。」對於《牡丹亭》的明清縮編版與當代中外演出版,蔡教授在此書「也做了全面的檢閱與非常中肯的評說。」
本書特色
從訓詁、音律、民俗、傳統表演學切入,重新評點《牡丹亭》。
簡附《牡丹亭》九我堂印本(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清代冰絲館本等珍貴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