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光石火天外飛來的字句段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似的矗立,
像荒野中的一桿孤草,或路上的一顆怪石
精鍊文字點燃哲學思索,卻又意趣十足!
張讓總說,手記是她最喜歡的文章形式,她說:「手記體是個比任何文體更能切入真實的形式。機動,靈巧,可以長,也可以短,抒情議論完全隨興。這份自由讓寫作手記特別愉快,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人生有多少這樣稱心快意?」
原本打算把書名直接取作「手記書」,最後還是加了個更切題的主標成為《攔截時間的方法》。全書顯現了背後潛藏的,想要攔阻時間的意圖。作者意欲透過文字與時間拔河,尤其隨年歲而越發加深。因為見識生老病死,越來越感覺一切不斷加速離去,直到渙散無形,有如無限膨脹奔向滅絕的宇宙。
延續作者個人私心偏愛的舊作《時光幾何》形式,「比散文更自由,比日記更隨興」的手記再次以不同生命階段的樣貌呈現在讀者眼前。創作時間跨度也廣,從較早、較有遊戲和想像趣味的〈手記小說〉、〈有時想到的事〉和〈如果你在咖啡館遇見自己〉等,探觸時間與生死的〈那時〉、〈我在〉和〈這時〉,到成書前最後定稿的〈生命練習,2016〉,心境筆調皆有反差,由輕快飛躍到步履沉重,卻以作者性格文風一以貫之。儘管人生歷經種種心理和空間的轉換,不論物是人非或物非人非,張讓以精鍊爽利的短句札記文體直面真實,既能寫出景物倏忽全非的感覺,或某種時而迸發的陌生感,中間又不忘時而以日常風景點燃生活靈光,時而摘句眉批閱讀精華,總能令人眼睛一亮,豁然晴朗。
張讓自承,「寫作這批手記的目的,在以最接近真實的方式記錄生活種種臨即的感興和發生,攫取時間永逝的動感。」然而,片刻無法捕攫,陽光無法握在掌中。全面忠實的捉住剎那,重現真相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實是,時間不絕流逝,任誰也無法改變。無論如何,字裡行間或隱或現,對時間的焦慮,對生命的困惑,以及對宇宙的驚歎是一樣的。閱讀此書,也同樣讓我們在茫茫人生變遷中,因作家對意義和價值的不斷追尋探索而受到感動及啟發。
像荒野中的一桿孤草,或路上的一顆怪石
精鍊文字點燃哲學思索,卻又意趣十足!
張讓總說,手記是她最喜歡的文章形式,她說:「手記體是個比任何文體更能切入真實的形式。機動,靈巧,可以長,也可以短,抒情議論完全隨興。這份自由讓寫作手記特別愉快,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人生有多少這樣稱心快意?」
原本打算把書名直接取作「手記書」,最後還是加了個更切題的主標成為《攔截時間的方法》。全書顯現了背後潛藏的,想要攔阻時間的意圖。作者意欲透過文字與時間拔河,尤其隨年歲而越發加深。因為見識生老病死,越來越感覺一切不斷加速離去,直到渙散無形,有如無限膨脹奔向滅絕的宇宙。
延續作者個人私心偏愛的舊作《時光幾何》形式,「比散文更自由,比日記更隨興」的手記再次以不同生命階段的樣貌呈現在讀者眼前。創作時間跨度也廣,從較早、較有遊戲和想像趣味的〈手記小說〉、〈有時想到的事〉和〈如果你在咖啡館遇見自己〉等,探觸時間與生死的〈那時〉、〈我在〉和〈這時〉,到成書前最後定稿的〈生命練習,2016〉,心境筆調皆有反差,由輕快飛躍到步履沉重,卻以作者性格文風一以貫之。儘管人生歷經種種心理和空間的轉換,不論物是人非或物非人非,張讓以精鍊爽利的短句札記文體直面真實,既能寫出景物倏忽全非的感覺,或某種時而迸發的陌生感,中間又不忘時而以日常風景點燃生活靈光,時而摘句眉批閱讀精華,總能令人眼睛一亮,豁然晴朗。
張讓自承,「寫作這批手記的目的,在以最接近真實的方式記錄生活種種臨即的感興和發生,攫取時間永逝的動感。」然而,片刻無法捕攫,陽光無法握在掌中。全面忠實的捉住剎那,重現真相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實是,時間不絕流逝,任誰也無法改變。無論如何,字裡行間或隱或現,對時間的焦慮,對生命的困惑,以及對宇宙的驚歎是一樣的。閱讀此書,也同樣讓我們在茫茫人生變遷中,因作家對意義和價值的不斷追尋探索而受到感動及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