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設計典藏盒裝套書內含二冊:
《歡樂之家》
「開創性的先驅之作,為兩種文類(漫畫與回憶錄)都開展了全新的方向。一本寫給文字愛好者的漫畫書。貝克德爾結合了豐富的語言與精確的意象,創造出一部精采奪目的作品。」──《紐約時報》書評
《我和母親之間》
「一本宛如由維吉妮亞‧吳爾芙執筆的漫畫書。」──美國女性主義運動代表人物/葛羅莉亞‧史坦能
什麼樣的漫畫,能夠既登上美國一流大學的新生推薦閱讀書單,又被保守宗教團體要求退出公立學校與圖書館,問世十年後仍然名列美國圖書館協會「禁書週」十大爭議書籍?
自我性向的青澀摸索,碰撞上親代不能說的家庭祕密,
宛如《六呎風雲》+《日常對話》的真人實事
圖像小說/自傳書寫/同志文學的跨界當代經典
李屏瑤、林蔚昀、紀大偉、番紅花、黃惠偵、聶永真 感動推薦
同一個屋簷下的我們,在嚴父、慈母、好女兒的角色背後,受困於各自的疏離與壓抑。
經過回溯成長記憶的漫漫旅程,活在自由年代的孩子,
終於轉身面對孤獨暗櫃中的父親與曾經委曲求全的母親。
我們該在何時鼓起勇氣互相擁抱、掏心傾訴,才來得及尋得和解與自由?
「老爸的生命終局成為我的人生開端。更精準地說,他謊言的盡頭剛好是我面對真相的起點。」
艾莉森在70年代保守的賓州小鎮上長大,家是一座華麗的哥德式翻新古宅,也是一間逐漸步入蕭條的葬儀社;爸爸是雅好文學的高中教師,也是家族事業勉為其難的繼承人,更常是孩子們望而生畏的傳統嚴父。
成長過程中,她愈來愈不安於典型女孩的長髮、洋裝,倒察覺爸爸在權威外表下對精緻優美事物的執著遠勝於她。終於,在遠離家鄉的大學校園、風起雲湧的平權運動浪潮中,她鼓起勇氣寫信回家宣告「我是同性戀!」,卻立刻面對母親的嚴厲反對與驚人揭露:原來,父親隱藏性向的歲月,比她還長。
旋即逝世的父親不但對往事守口如瓶,連真正的死因也成謎。她於是開始細細挖掘從小到大的家庭回憶,在父親精心修繕的屋子裡、在父母熱愛的文學作品中,尋找著他的雙重生活留下的痕跡,《歡樂之家》這部漫畫回憶錄,就是她探尋的過程與答案,出版後不但長年暢銷、連連獲獎,甚至被改編搬上百老匯舞臺。
「母親看得見我隱形的傷口,因為這些傷口也是屬於她的。」
但是,除了壓抑同性情慾的爸爸,艾莉森悲喜交織的原生家庭裡,還有個才華洋溢卻沉默隱身的媽媽。
曾夢想成為舞臺劇演員、工詩能文的媽媽,為什麼放棄藝術生涯、屈就於假面婚姻?家庭祕密被高調公開同志身分的女兒畫成漫畫、攤在陽光下以後,她會如何面對這個外揚家醜、離經叛道的孩子?她過去靠粉飾太平所維持的家庭,又為孩子帶來什麼隱而不顯的創傷?
母女心結被《歡樂之家》的創作與出版重新觸發之後,艾莉森逐漸意識到,她的成長經驗、創作生涯、感情生活,在在受到她與母親看似親近、實則難以互相理解的關係所影響。透過自身接受心理諮商的漫長療程,以及閱讀精神分析理論帶來的啟發,她在發表《歡樂之家》的六年後,以《我和母親之間》記錄了一段更內省、更私密的心理探索之旅,也讓前作中被父親的身影所掩蓋的母親,終於得以在故事舞臺的中心發聲。
名列美國圖書館協會統計2015年最受爭議的十本書,屢次引發各級學校與公共圖書館的查禁下架之爭。薩爾曼‧魯西迪於同年法蘭克福書展致詞時特別為此書聲援。
跨出同志文學/圖像小說的小眾類型界線,打進美國一流大學新生推薦閱讀書單。杜克大學發言人邁可‧尚菲爾(Michael Schoenfeld)表示:「我們選中《歡樂之家》乃因為這是一本獨特且動人的書,超越類型的限制,探討了我們的學生可能面對的議題。」
改編百老匯音樂劇勇奪五項東尼獎、入圍普立茲戲劇獎。
《歡樂之家》
「開創性的先驅之作,為兩種文類(漫畫與回憶錄)都開展了全新的方向。一本寫給文字愛好者的漫畫書。貝克德爾結合了豐富的語言與精確的意象,創造出一部精采奪目的作品。」──《紐約時報》書評
《我和母親之間》
「一本宛如由維吉妮亞‧吳爾芙執筆的漫畫書。」──美國女性主義運動代表人物/葛羅莉亞‧史坦能
什麼樣的漫畫,能夠既登上美國一流大學的新生推薦閱讀書單,又被保守宗教團體要求退出公立學校與圖書館,問世十年後仍然名列美國圖書館協會「禁書週」十大爭議書籍?
自我性向的青澀摸索,碰撞上親代不能說的家庭祕密,
宛如《六呎風雲》+《日常對話》的真人實事
圖像小說/自傳書寫/同志文學的跨界當代經典
李屏瑤、林蔚昀、紀大偉、番紅花、黃惠偵、聶永真 感動推薦
同一個屋簷下的我們,在嚴父、慈母、好女兒的角色背後,受困於各自的疏離與壓抑。
經過回溯成長記憶的漫漫旅程,活在自由年代的孩子,
終於轉身面對孤獨暗櫃中的父親與曾經委曲求全的母親。
我們該在何時鼓起勇氣互相擁抱、掏心傾訴,才來得及尋得和解與自由?
「老爸的生命終局成為我的人生開端。更精準地說,他謊言的盡頭剛好是我面對真相的起點。」
艾莉森在70年代保守的賓州小鎮上長大,家是一座華麗的哥德式翻新古宅,也是一間逐漸步入蕭條的葬儀社;爸爸是雅好文學的高中教師,也是家族事業勉為其難的繼承人,更常是孩子們望而生畏的傳統嚴父。
成長過程中,她愈來愈不安於典型女孩的長髮、洋裝,倒察覺爸爸在權威外表下對精緻優美事物的執著遠勝於她。終於,在遠離家鄉的大學校園、風起雲湧的平權運動浪潮中,她鼓起勇氣寫信回家宣告「我是同性戀!」,卻立刻面對母親的嚴厲反對與驚人揭露:原來,父親隱藏性向的歲月,比她還長。
旋即逝世的父親不但對往事守口如瓶,連真正的死因也成謎。她於是開始細細挖掘從小到大的家庭回憶,在父親精心修繕的屋子裡、在父母熱愛的文學作品中,尋找著他的雙重生活留下的痕跡,《歡樂之家》這部漫畫回憶錄,就是她探尋的過程與答案,出版後不但長年暢銷、連連獲獎,甚至被改編搬上百老匯舞臺。
「母親看得見我隱形的傷口,因為這些傷口也是屬於她的。」
但是,除了壓抑同性情慾的爸爸,艾莉森悲喜交織的原生家庭裡,還有個才華洋溢卻沉默隱身的媽媽。
曾夢想成為舞臺劇演員、工詩能文的媽媽,為什麼放棄藝術生涯、屈就於假面婚姻?家庭祕密被高調公開同志身分的女兒畫成漫畫、攤在陽光下以後,她會如何面對這個外揚家醜、離經叛道的孩子?她過去靠粉飾太平所維持的家庭,又為孩子帶來什麼隱而不顯的創傷?
母女心結被《歡樂之家》的創作與出版重新觸發之後,艾莉森逐漸意識到,她的成長經驗、創作生涯、感情生活,在在受到她與母親看似親近、實則難以互相理解的關係所影響。透過自身接受心理諮商的漫長療程,以及閱讀精神分析理論帶來的啟發,她在發表《歡樂之家》的六年後,以《我和母親之間》記錄了一段更內省、更私密的心理探索之旅,也讓前作中被父親的身影所掩蓋的母親,終於得以在故事舞臺的中心發聲。
名列美國圖書館協會統計2015年最受爭議的十本書,屢次引發各級學校與公共圖書館的查禁下架之爭。薩爾曼‧魯西迪於同年法蘭克福書展致詞時特別為此書聲援。
跨出同志文學/圖像小說的小眾類型界線,打進美國一流大學新生推薦閱讀書單。杜克大學發言人邁可‧尚菲爾(Michael Schoenfeld)表示:「我們選中《歡樂之家》乃因為這是一本獨特且動人的書,超越類型的限制,探討了我們的學生可能面對的議題。」
改編百老匯音樂劇勇奪五項東尼獎、入圍普立茲戲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