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編輯書評:
放下,讓生活變得簡單
--- 讀《老子說放下得失 人生更從容》
(本文作者:采風編輯)
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節奏加快,壓力增多,人們在物質極大豐富之后轉而追求生活的大道至簡(Less is more),好讓我們在蕪雜的生存空間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在千絲萬縷的生活和職場的糾纏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在情緒低落,背負壓力的時候開始學會一點點的放下,重新找回自我的理想狀態。因此,如何以平常心來看待得失成敗,如何讓我們的生活少一份焦慮和糾結,其實,我們的先賢早在兩千多年前都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老子說放下得失 人生更從容》一書,取自於老子《道德經》,《道德經》被后人稱為“萬經之王”自有道理,該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並非一部宏篇巨著,也沒有橫貫經緯的論述,相反,老子用平實詳盡的語言,向我們娓娓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傳達的是一種平和的人生態度,小到個人,家庭,團體,大到經商管理,治國策略,都能從中吸取精髓,商界大佬馬雲曾說:行商數十載,唯獨《道德經》不曾離身。可見《道德經》的魅力和內涵。
讀完《老子說放下得失 人生更從容》一書,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世間的道理看似簡單,但是由於人性的多樣,做起來非常困難。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普通人因貪婪所致,盡可能補足自己的不足,而不斷讓有余的部分更加富足,但天之道是公平的,一切都將趨於平靜,不公平的獲取終將都是一場空。老子其實就是在告誡世人,做人做事要去惡揚善,忘記自己的私利而為大多數人著想,這才是人生幸福的終極之道。
我們應該怎麼做事,老子在「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強調我們應該放下自己,不要有什麼「有為」的想法,要以「無為」的心態去「有所為」,以「無事」的心態去做事,然後以「無味」的做法去品味。
現代人急功近利,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的實現,然而,一旦逐夢受挫,就會從此一蹶不振,因此,積極的做法是忘卻功利心,不急不躁,以無為替代有為,全力以赴,就一定終有收獲。
與此同時,具體做事情時,要把小事當作大事去做,不要因小而不為,把細節當作重要的事去做,把少的東西當作多的東西去做。看似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事情,用平常心和慎重的態度面對,最終會滴水穿石,硅步成千裡。
毋庸置疑,《道德經》是一本為現代人排憂解惑的書,作者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結合我們的現實生活狀況,逐句逐字解讀,不僅讓我們領略到老子深遠的智慧,也成為解決各種人生雜症的良藥,讓人生如有神助,為人生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