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要記取
仇恨要遺忘
我的(寫作)目的是要了解整個事件,並希望世人從中學習教訓,記取沉痛的殷鑑。但是,不同的殘暴程度,通常就會引起不同的反應;因此我一定要提出一些數字,讓讀者對1937年發生在南京的大屠殺規模,有些許概念。
一位歷史學家曾經估算,如果讓所有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手牽手,長度可以從南京到達杭州,綿延約兩百英里長。他們身上的血液共重達一千兩百噸,屍體可裝滿兩千五百節火車車廂。如果把這些屍體疊起來,高度相當於七十四層樓。――張純如
這是一段讓人不忍回顧,卻必須面對的過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落入日軍手中。一場泯滅人性的大屠殺隨即展開。成千上萬的年輕男子被集合起來驅趕至市郊,不是遭機關槍掃射,就是被日軍當作練習刺刀用的肉靶,甚或被潑了滿身的汽油活活燒死。無數的婦女慘遭日軍強暴與凌虐,就連孕婦也不放過。在幾個星期的時間裡,南京城內屍橫遍野,宛如煉獄。
本書從三個不同角度――日本人、中國受難者與當時在場的歐美人士的敘事觀點,全方位呈現整個大屠殺事件;另一方面,抽絲剝繭地檢視這段長達多年的黑暗勢力,探討日本政府如何處心積慮地抹煞世界對大屠殺的記憶。
作者蒐集海峽兩岸、歐美、日本許多第一手資料,並且整合大屠殺倖存者的訪談記錄,重新呈現南京大屠殺的完整面貌。透過流利、細緻的文字,讀者可以完整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始末,同時省思歷史事件留予世人的寶貴教訓。
各界好評
一部從歷史真相中批判道德淪喪的有力新作。張純如在書中謹慎考證了這場浩劫的真實規模與細節。——《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經過精心的研究考證……故事扣人心弦,牢牢抓住讀者的目光,從頭到尾令人欲罷不能。——鄭念,《上海生與死》(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作者
張純如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殺,為二戰暴行增添並擴展出全新的敘述。這本書非常出色,其所講述的故事值得被世人聆聽。——白彬菊(Beatrice S. Bartlett),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
令人心碎……一本非常扣人心弦的著作。這本書關於暴行的描述,不僅點出日本帝國軍國主義的根本問題,更呈現了施虐者、強暴者、殺人者的心理問題。——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研究所(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所長
今日的美國,有人做出了正義而美好的事情,她揭發了塵封已久的醜陋惡行……張純如的著作,讓南京的二度強暴畫下句點。——喬治.威爾(George F. Will),聯合專欄作家
在張純如的重要新作中……她的祖父母是那場暴行的倖存者,她以可以理解的憤怒筆調,敘述這段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夏偉(Orville Schell),《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所有對戰爭、人性光輝、人類的自以為如何緊密交織感興趣的人,都會了解《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的重量。這是一部具學術水準、調查深入且充滿熱情的作品。許多環節讓人不忍卒讀,但都不能迴避,因為必須了解過去,才能駕馭未來。——譚若思(Ross Terrill),《毛澤東傳》(Mao: A Biography)、《我們這一代的中國》(China in Our Time)及《毛夫人》(Madame Mao)作者
這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張純如的《被遺忘的大屠殺》將成為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湯美如(Nancy Tong),紀錄片《奉天皇之命》製片兼副導演
一部行文流暢、條理清晰的著作……張純如讓這個事件擺脫其不應有的沒沒無聞狀態。——羅素.詹金斯(Russell Jenkins),《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
在這個動蕩世紀的尾聲,張純如的書將二戰歷史最黑暗的一頁呈現在世人眼前,照亮通往和平時代的道路。——史詠(Shi Young),《南京大屠殺:歷史照片中的見證》(The Rape of Nanking: An Undeniable History in Photographs)共同作者
張純如講述的故事,簡直駭人聽聞……其文詳實,其情悲憤。——《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
張純如的這部歷史著作,深刻揭露了南京大屠殺中的滔天罪行,令人不寒而慄。同時書中也敘述了許多仁義之舉,留存了一絲希望的火苗。——《聖荷西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 News)
張純如提醒我們,無論南京大屠殺的暴行多麼令人難以置信,我們都絕不能忘卻這段歷史,否則我們的文明將陷入險境。——《底特律新聞報》(The Detroit News)
張純如以迫切的筆調還原這段悲慘的歷史……是認識這場悲劇的重要一步。——《舊金山灣區衛週報》(San Francisco Bay Guardian)
仇恨要遺忘
我的(寫作)目的是要了解整個事件,並希望世人從中學習教訓,記取沉痛的殷鑑。但是,不同的殘暴程度,通常就會引起不同的反應;因此我一定要提出一些數字,讓讀者對1937年發生在南京的大屠殺規模,有些許概念。
一位歷史學家曾經估算,如果讓所有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手牽手,長度可以從南京到達杭州,綿延約兩百英里長。他們身上的血液共重達一千兩百噸,屍體可裝滿兩千五百節火車車廂。如果把這些屍體疊起來,高度相當於七十四層樓。――張純如
這是一段讓人不忍回顧,卻必須面對的過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落入日軍手中。一場泯滅人性的大屠殺隨即展開。成千上萬的年輕男子被集合起來驅趕至市郊,不是遭機關槍掃射,就是被日軍當作練習刺刀用的肉靶,甚或被潑了滿身的汽油活活燒死。無數的婦女慘遭日軍強暴與凌虐,就連孕婦也不放過。在幾個星期的時間裡,南京城內屍橫遍野,宛如煉獄。
本書從三個不同角度――日本人、中國受難者與當時在場的歐美人士的敘事觀點,全方位呈現整個大屠殺事件;另一方面,抽絲剝繭地檢視這段長達多年的黑暗勢力,探討日本政府如何處心積慮地抹煞世界對大屠殺的記憶。
作者蒐集海峽兩岸、歐美、日本許多第一手資料,並且整合大屠殺倖存者的訪談記錄,重新呈現南京大屠殺的完整面貌。透過流利、細緻的文字,讀者可以完整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始末,同時省思歷史事件留予世人的寶貴教訓。
各界好評
一部從歷史真相中批判道德淪喪的有力新作。張純如在書中謹慎考證了這場浩劫的真實規模與細節。——《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經過精心的研究考證……故事扣人心弦,牢牢抓住讀者的目光,從頭到尾令人欲罷不能。——鄭念,《上海生與死》(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作者
張純如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殺,為二戰暴行增添並擴展出全新的敘述。這本書非常出色,其所講述的故事值得被世人聆聽。——白彬菊(Beatrice S. Bartlett),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
令人心碎……一本非常扣人心弦的著作。這本書關於暴行的描述,不僅點出日本帝國軍國主義的根本問題,更呈現了施虐者、強暴者、殺人者的心理問題。——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研究所(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所長
今日的美國,有人做出了正義而美好的事情,她揭發了塵封已久的醜陋惡行……張純如的著作,讓南京的二度強暴畫下句點。——喬治.威爾(George F. Will),聯合專欄作家
在張純如的重要新作中……她的祖父母是那場暴行的倖存者,她以可以理解的憤怒筆調,敘述這段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夏偉(Orville Schell),《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所有對戰爭、人性光輝、人類的自以為如何緊密交織感興趣的人,都會了解《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的重量。這是一部具學術水準、調查深入且充滿熱情的作品。許多環節讓人不忍卒讀,但都不能迴避,因為必須了解過去,才能駕馭未來。——譚若思(Ross Terrill),《毛澤東傳》(Mao: A Biography)、《我們這一代的中國》(China in Our Time)及《毛夫人》(Madame Mao)作者
這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張純如的《被遺忘的大屠殺》將成為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湯美如(Nancy Tong),紀錄片《奉天皇之命》製片兼副導演
一部行文流暢、條理清晰的著作……張純如讓這個事件擺脫其不應有的沒沒無聞狀態。——羅素.詹金斯(Russell Jenkins),《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
在這個動蕩世紀的尾聲,張純如的書將二戰歷史最黑暗的一頁呈現在世人眼前,照亮通往和平時代的道路。——史詠(Shi Young),《南京大屠殺:歷史照片中的見證》(The Rape of Nanking: An Undeniable History in Photographs)共同作者
張純如講述的故事,簡直駭人聽聞……其文詳實,其情悲憤。——《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
張純如的這部歷史著作,深刻揭露了南京大屠殺中的滔天罪行,令人不寒而慄。同時書中也敘述了許多仁義之舉,留存了一絲希望的火苗。——《聖荷西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 News)
張純如提醒我們,無論南京大屠殺的暴行多麼令人難以置信,我們都絕不能忘卻這段歷史,否則我們的文明將陷入險境。——《底特律新聞報》(The Detroit News)
張純如以迫切的筆調還原這段悲慘的歷史……是認識這場悲劇的重要一步。——《舊金山灣區衛週報》(San Francisco Bay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