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處理的,其實一直是關於疼痛的記憶。」—黃宗潔
「小說鋪陳的人生處境,突顯了過度簡化的革命語言如何在日常裡失效。」—謝曉虹
《觀火》集結了作者蘇朗欣廣受讚譽的得獎佳作與數篇全新創作。以二〇一九香港反修例運動為核心,有別於新聞媒體極端的報導,本書聚焦於和我們一般,仍為生活煩憂的凡人,在最動盪的時刻,展現出深層複雜、幽微動人的情懷。以及運動之後,面對移民潮、疫情、運動餘緒──從暴動案審訊到國安法──如此劇變的世局下,一般老百姓如何面對往後的生活。運動或許已經結束,但生活始終繼續,這些人、這些故事仍會被記憶,被書寫。
作者被譽為令人期待的九十後香港作家,新一代小說寫手,本書小說共同的特色是筆調淡漠冷靜,情節帶有留白、懸念,溫柔節制書寫運動內蘊的焚天磅礡情緒。使人驚嘆原來一九年的香港故事有如此多的柔情。
在不同主張、對立的憤恨、激情中,捕捉到最細緻微妙的情感。或是圍困中手足最後交換生死與共的煙、或是快意報復後的茫然與內疚感、或是為消失的貓無聲祈禱,寫給離世父親的一封書信,或者母親的一碟蒜泥白肉……在日常事物內斂收束深切的情感。
「觀火」既是本書關懷香港抗爭運動的主題,也是警醒保持距離,透澈思考觀察運動的本質。
專序推薦
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謝曉虹(作家)
各界推薦
李欣倫(作家)
沐 羽(作家)
張潔平(飛地書店創辦人)
梁莉姿(作家)
陳 雪(小說家)
楊富閔(小說家)
關天林(前《字花》總編輯)
(依姓氏筆畫排序)
「小說鋪陳的人生處境,突顯了過度簡化的革命語言如何在日常裡失效。」—謝曉虹
《觀火》集結了作者蘇朗欣廣受讚譽的得獎佳作與數篇全新創作。以二〇一九香港反修例運動為核心,有別於新聞媒體極端的報導,本書聚焦於和我們一般,仍為生活煩憂的凡人,在最動盪的時刻,展現出深層複雜、幽微動人的情懷。以及運動之後,面對移民潮、疫情、運動餘緒──從暴動案審訊到國安法──如此劇變的世局下,一般老百姓如何面對往後的生活。運動或許已經結束,但生活始終繼續,這些人、這些故事仍會被記憶,被書寫。
作者被譽為令人期待的九十後香港作家,新一代小說寫手,本書小說共同的特色是筆調淡漠冷靜,情節帶有留白、懸念,溫柔節制書寫運動內蘊的焚天磅礡情緒。使人驚嘆原來一九年的香港故事有如此多的柔情。
在不同主張、對立的憤恨、激情中,捕捉到最細緻微妙的情感。或是圍困中手足最後交換生死與共的煙、或是快意報復後的茫然與內疚感、或是為消失的貓無聲祈禱,寫給離世父親的一封書信,或者母親的一碟蒜泥白肉……在日常事物內斂收束深切的情感。
「觀火」既是本書關懷香港抗爭運動的主題,也是警醒保持距離,透澈思考觀察運動的本質。
專序推薦
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謝曉虹(作家)
各界推薦
李欣倫(作家)
沐 羽(作家)
張潔平(飛地書店創辦人)
梁莉姿(作家)
陳 雪(小說家)
楊富閔(小說家)
關天林(前《字花》總編輯)
(依姓氏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