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一年春,美國北加州中國留學生保衛釣魚台運動啟動,當時郭松棻是柏克利加州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的一名學生。
輯集在此的論述,除一九八五年〈保釣追憶錄〉外,都寫在一九七○至七四年間,近五年的集中書寫時間正是他積極參與釣運的時間。
全書主要按發言、刊登,和下筆時序排列,小部份按內容匯編﹔收集在首輯中的宣言與刊物紀事多屬由作者總執筆的集體協議。這些文字有其特定主題和歷史時空,與當時行動同時、同地、同步進行,實可視為二十世紀七○年代第一波釣運的第一人稱現場紀實和文本敘述。
編年形式或也能明示隨運動的進展作者思路的逐步演變,見於對運動的民族性問題、國土統一或獨立的看法,以及主題從保釣延伸至台獨運動、國際形勢、女性主義、自由主義等不止。而所有這些作者的尋索都指向一個中心或心中的圖嶼,就是他的故鄉,台灣。——李渝
他總是以這樣不斷反思與批判的態度來界定自我與審視人間,所以才會以行動後的安靜來註記那段為了追尋理想的國度而將青春焚燒的歲月,也因為「自我否定性」的精神貫穿著他的追尋,他才會在保釣運動之後,選擇以哲學的探索和文學的鑄煉來接續存在的叩問。這也是今天在重新翻讀這些歷史的踅音時,因為理想主義者不想苟且與屈從,所以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人性的爬昇在現實的複雜和苦難裡所產生的迴響。——簡義明
「我們不依附任何當權的政黨的政策,我們不把知識販賣給政權。」
七○年代擲地有聲的沉痛呼籲,捍衛思想自由,不向權勢低頭。
本書收錄郭松棻關於保釣運動所有論述,對台美日關係分析亦有相當篇幅。依文章發表先後次序分三部分:宣言與刊物記事、釣運論述、政治評論與國際瞭望。首篇〈中國近代史的再認識〉發表於1970年5月,其中許多文稿發表後未經收整,亦有許多未發表文章,經李渝教授、簡義明教授細心整理修訂,還原郭松棻當時寫作全貌,極為難得。保釣運動在七○年代影響台灣知識界、留美華人極其深遠,做為旗手的郭松棻竭盡心力所要講述的究竟為何,他所奉獻年輕歲月而要傳遞的是怎樣的行動思考,從本書中可窺豹一斑。
輯集在此的論述,除一九八五年〈保釣追憶錄〉外,都寫在一九七○至七四年間,近五年的集中書寫時間正是他積極參與釣運的時間。
全書主要按發言、刊登,和下筆時序排列,小部份按內容匯編﹔收集在首輯中的宣言與刊物紀事多屬由作者總執筆的集體協議。這些文字有其特定主題和歷史時空,與當時行動同時、同地、同步進行,實可視為二十世紀七○年代第一波釣運的第一人稱現場紀實和文本敘述。
編年形式或也能明示隨運動的進展作者思路的逐步演變,見於對運動的民族性問題、國土統一或獨立的看法,以及主題從保釣延伸至台獨運動、國際形勢、女性主義、自由主義等不止。而所有這些作者的尋索都指向一個中心或心中的圖嶼,就是他的故鄉,台灣。——李渝
他總是以這樣不斷反思與批判的態度來界定自我與審視人間,所以才會以行動後的安靜來註記那段為了追尋理想的國度而將青春焚燒的歲月,也因為「自我否定性」的精神貫穿著他的追尋,他才會在保釣運動之後,選擇以哲學的探索和文學的鑄煉來接續存在的叩問。這也是今天在重新翻讀這些歷史的踅音時,因為理想主義者不想苟且與屈從,所以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人性的爬昇在現實的複雜和苦難裡所產生的迴響。——簡義明
「我們不依附任何當權的政黨的政策,我們不把知識販賣給政權。」
七○年代擲地有聲的沉痛呼籲,捍衛思想自由,不向權勢低頭。
本書收錄郭松棻關於保釣運動所有論述,對台美日關係分析亦有相當篇幅。依文章發表先後次序分三部分:宣言與刊物記事、釣運論述、政治評論與國際瞭望。首篇〈中國近代史的再認識〉發表於1970年5月,其中許多文稿發表後未經收整,亦有許多未發表文章,經李渝教授、簡義明教授細心整理修訂,還原郭松棻當時寫作全貌,極為難得。保釣運動在七○年代影響台灣知識界、留美華人極其深遠,做為旗手的郭松棻竭盡心力所要講述的究竟為何,他所奉獻年輕歲月而要傳遞的是怎樣的行動思考,從本書中可窺豹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