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湯瑪斯.孔恩的最後手稿
一部充滿野心的遺作,從科學史與科學社群,解答進步、存有與意義
《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曾被評為是每一位受良好教育的人的必讀之作。該書在二十世紀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所提出的洞見卻也曾受到不少挑戰。而本書的部分任務,即在於回到《結構》一書的核心主張,並處理前作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書包含二大部分,一是孔恩未完之作《世界是複數的:一個科學發展的演化理論》全文;以及孔恩曾公開發表但未出版的文章:〈科學知識作為歷史產物〉,以及在希爾曼紀念講座所發表的〈過去的科學風華〉。
在孔恩這本最後的手稿中,試圖發展一個以經驗為基礎的意義理論,使他能夠闡述過去和現在的科學之間的不可共量的必然性,以及歷史性理解的可能。在他看來,不可共量性完全可以和下列三者並行不悖——科學所探究的真實世界、科學變革的理性,以及「科學發展是進步的」觀念。
本書編者整理了孔恩的大量遺稿,忠實呈現孔恩的筆記、簡短的思緒、意圖,甚至是對孔恩本人的了解,為來者提供充分的研究與詮釋的空間,以及許多值得細品的內容。
一部充滿野心的遺作,從科學史與科學社群,解答進步、存有與意義
《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曾被評為是每一位受良好教育的人的必讀之作。該書在二十世紀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所提出的洞見卻也曾受到不少挑戰。而本書的部分任務,即在於回到《結構》一書的核心主張,並處理前作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書包含二大部分,一是孔恩未完之作《世界是複數的:一個科學發展的演化理論》全文;以及孔恩曾公開發表但未出版的文章:〈科學知識作為歷史產物〉,以及在希爾曼紀念講座所發表的〈過去的科學風華〉。
在孔恩這本最後的手稿中,試圖發展一個以經驗為基礎的意義理論,使他能夠闡述過去和現在的科學之間的不可共量的必然性,以及歷史性理解的可能。在他看來,不可共量性完全可以和下列三者並行不悖——科學所探究的真實世界、科學變革的理性,以及「科學發展是進步的」觀念。
本書編者整理了孔恩的大量遺稿,忠實呈現孔恩的筆記、簡短的思緒、意圖,甚至是對孔恩本人的了解,為來者提供充分的研究與詮釋的空間,以及許多值得細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