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暢銷書
《出版者周刊》星級好評、《科克斯書評》推薦
《逆思維》、《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等多位暢銷書作者感動推薦
當生命的最終站,突然出現在眼前,你會怎麼看待這一切?
該如何在不是自己選擇的人生中,找到意義並繼續前進?
這世界鼓勵正向思維,強調人生無所不能,大量的自助書籍告訴我們,只要學會自我挑戰,就能擁有一切,成功的人生彷彿有公式可循。
歷史系教授凱特.鮑樂,原本也相信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她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直到35歲時診斷出末期大腸癌,且擴散到肝臟,被宣判生命只剩兩年。理想中的人生,突然變得遙不可及了。
她不禁對此反思,我們窮極一生的追逐,最後究竟留下些什麼?我們內心深處其實明白,現實人生並不是真的無所不能,那麼怎樣才算得上「真正活著」,這真的有答案嗎?
【故事提要】
生活無憂的35歲歷史系教授,有幸福的家庭、熱愛的教職工作,美好人生正要開始。但被診斷出大腸癌第四期,且擴散到肝臟後,人生彷彿崩塌了。
接到生命只剩兩年的宣判,人生變得充滿威脅、無法控制和不穩定。她的研究、寫作和教學,突然都變得無關緊要了。才1歲的孩子,更是她難以放下的牽掛。
幸運的是,她是符合免疫療法的少數人之一,於是她加入了辛苦的臨床試驗,每週三凌晨,她得從北卡羅萊納州的家中飛往亞特蘭大的醫院,進行治療。
未來仍一片黑暗,不知道治療是否會有效、何時會有效。最可怕的是,她每天都要面對即將死亡的惡夢……。
【中文書名涵義】
人們每秒都活著,但每秒也都在死去。
無論是否生病,你眼前的人生,就是你「最後的人生」,
轉眼可能就到了生命的最終章。
你會怎麼做、怎麼活,讓自己不虛此生?
人生有限,與你共勉之
【金句摘錄】
「癌症的世界裡,有些面向充滿了意義,例如我們該擁抱現實的每個部分。就算我面臨死亡,卻覺得自己從未如此充滿生命。」
「這場恐怖的疾病帶給我的沉重禮物,就是教導我如何活在當下。而當我仔細檢視人生時,發現自己學到的不只是把握當下。在有限的生命中,平凡的日常都開始閃耀著光芒。我所愛的事物、我應該要去愛的事物,變得越加清晰和明亮。」
「每個人都以為人只會死一次,但事實不然。在你唯一而愚蠢的人生中,可能會失去一千種不同的未來,你在那些未來中一一死去。」
「我曾經想過,人們生活、呼吸和工作的世界,是幾個世紀以來流傳下來的。但我從未想過,每段人生都必須持續地重塑,有新的探險和玩笑,而且可能猝不及防地戛然而止。」
「我曾經因為背負著過去,被現在的瑣事占據,或是擔憂著未來,而沒能欣賞每個寶貴無價的瞬間。」
「活著需要很大的勇氣,就是這樣。每天都會有恐懼、失望和失敗,而到最後,英雄也會死。從上天的角度看起來,大概就像電影一樣吧。」
「我如今清楚看見,時間真的是個迴圈。我們被困在回不去的過去,以及不確定的未來之間。活在當下需要勇氣,我們身處在期望和現實之間。」
「愛本身似乎突然比自己以為的更加真實。絕望從來不曾遠離過,但不知怎地,宇宙的接縫突然打開,所有璀璨而不平整的邊緣都顯露出來。這些都使我前所未有地更接近真實,更體認到活著的感受。其中的恐怖和美麗都幾乎讓人目眩。」
感動推薦
亞當.格蘭特|紐約時報暢銷書《逆思維》作者
格倫農.道爾|紐約時報暢銷書《我,不馴服》作者
安.拉莫特|紐約時報暢銷書《寫作課》作者
凱莉.柯利根|紐約時報暢銷書《當時應該說出口的話》作者
葛瑞琴.魯賓|紐約時報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
諾拉.麥肯納利|《悲慟的保存期限》作者
蘿蕊.葛利布|《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紐約時報
出版者周刊(星級好評)
科克斯書評
朱為民|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家庭醫學科主任
吳娮翎|生活美學作家
吳教恩|林口長庚腫瘤科主治醫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郁如|奇幻小說家、《胸口上的V作者》
謝宛婷|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學科主任
憑著優雅、智慧和幽默,凱特.鮑樂鼓勵我們減少對自助書的盲目追隨,並教會我們身為人的意義。——亞當.格蘭特,紐約時報暢銷書《逆思維》作者
有天晚飯後,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我一動不動地讀著,直到讀完最後一頁。當我終於放下這本傑作時,我認為凱特.鮑樂是我們唯一可以信任、告訴我們真相的人。鮑樂是一位先知,她的新作是對世界的另一份真正的禮物。這本書將打開心靈,溫暖人心。——格倫農.道爾,紐約時報暢銷書《我,不馴服》作者
凱特.鮑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成為一位具有非凡靈性智慧的作家,而且有著驚人的幽默感和充滿愛的心。她讓我充滿了希望。——安.拉莫特,紐約時報暢銷書《寫作課》作者
凱特.鮑樂拒絕有毒的正向。相反的,她讓我們明白了一個更真實的事實:我們不可能一直保持正向,所以就這樣吧。——凱莉.柯利根,紐約時報暢銷書《當時應該說出口的話》作者
凱特.鮑樂是少見能以驚人的誠實和輕鬆的態度探索艱難主題的作家。她為人類經驗帶來了深刻的洞察力和愛。——葛瑞琴.魯賓,紐約時報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
在一種要求我們不斷努力和改進的文化中,凱特.鮑樂了解到我們自己的痛苦既不是失常也不是機會,而是生活中的事實。地球上沒有人像凱特.鮑樂那樣看待我們的人性。——諾拉.麥肯納利,《悲慟的保存期限》作者
帶著幽默和勇氣,鮑樂講述了她在三十五歲時診斷出四期癌症的故事,這迫使她重新審視自己(和我們)的生活方式。這是關於當你預設的一切突然出現問題時會發生什麼事的精采檢視。——蘿蕊.葛利布,《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鮑樂為正能量提供了另一種選擇:誠實,並帶有神祕和幽默。——紐約時報
那些需要被喚醒的人會在這令人驚嘆的故事中有所啟發。鮑樂有堅定的信仰,但令人耳目一新的寫作未讓人感到明顯的宗教色彩。她強調了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的重要性。——出版者周刊(星級好評)
面對不確定性,對生活進行明智而諷刺的思考。像其他遭受創傷性的失去或疾病的人一樣,鮑樂認識到,「我們所經歷的事,往往不是出自我們自己的選擇」。這是一本感人的生存回憶錄。——科克斯書評
生命的重點,其實不是追逐,而是去體驗「當下」,這個生命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朱為民,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家庭醫學科主任
每個癌症患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而相似的是我們都開始學著面對生命,看著書中相似的治療過程,以及人生自省,讓人感覺生命的渺小與偉大,在疾病之前我們毫無改變之可能,可是面對自己,卻有強悍的力量,可以超越疾病的框限。——吳娮翎,生活美學作家
癌症是上天的禮物?癌症讓我們反思人生,更尊重生命!——吳教恩,林口長庚腫瘤科主治醫師
同樣身為癌症確疹者,這本書給我很多感觸。作者細細描繪她的經歷和心情,讓人不捨又敬佩。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人生的品質,都是讓人忍不住深思的議題。——陳郁如,奇幻小說家、《胸口上的V作者》
凱特.鮑樂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們,打包人生的行李,不必強加分量,但也無須故作輕盈。她讓我們領悟,在癌症末期的探照燈下,幽默和關愛是調和刺目燈光的最佳良劑,而非把病人推上更為孤寂之途的正向言語。——謝宛婷,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學科主任
《出版者周刊》星級好評、《科克斯書評》推薦
《逆思維》、《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等多位暢銷書作者感動推薦
當生命的最終站,突然出現在眼前,你會怎麼看待這一切?
該如何在不是自己選擇的人生中,找到意義並繼續前進?
這世界鼓勵正向思維,強調人生無所不能,大量的自助書籍告訴我們,只要學會自我挑戰,就能擁有一切,成功的人生彷彿有公式可循。
歷史系教授凱特.鮑樂,原本也相信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她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直到35歲時診斷出末期大腸癌,且擴散到肝臟,被宣判生命只剩兩年。理想中的人生,突然變得遙不可及了。
她不禁對此反思,我們窮極一生的追逐,最後究竟留下些什麼?我們內心深處其實明白,現實人生並不是真的無所不能,那麼怎樣才算得上「真正活著」,這真的有答案嗎?
【故事提要】
生活無憂的35歲歷史系教授,有幸福的家庭、熱愛的教職工作,美好人生正要開始。但被診斷出大腸癌第四期,且擴散到肝臟後,人生彷彿崩塌了。
接到生命只剩兩年的宣判,人生變得充滿威脅、無法控制和不穩定。她的研究、寫作和教學,突然都變得無關緊要了。才1歲的孩子,更是她難以放下的牽掛。
幸運的是,她是符合免疫療法的少數人之一,於是她加入了辛苦的臨床試驗,每週三凌晨,她得從北卡羅萊納州的家中飛往亞特蘭大的醫院,進行治療。
未來仍一片黑暗,不知道治療是否會有效、何時會有效。最可怕的是,她每天都要面對即將死亡的惡夢……。
【中文書名涵義】
人們每秒都活著,但每秒也都在死去。
無論是否生病,你眼前的人生,就是你「最後的人生」,
轉眼可能就到了生命的最終章。
你會怎麼做、怎麼活,讓自己不虛此生?
人生有限,與你共勉之
【金句摘錄】
「癌症的世界裡,有些面向充滿了意義,例如我們該擁抱現實的每個部分。就算我面臨死亡,卻覺得自己從未如此充滿生命。」
「這場恐怖的疾病帶給我的沉重禮物,就是教導我如何活在當下。而當我仔細檢視人生時,發現自己學到的不只是把握當下。在有限的生命中,平凡的日常都開始閃耀著光芒。我所愛的事物、我應該要去愛的事物,變得越加清晰和明亮。」
「每個人都以為人只會死一次,但事實不然。在你唯一而愚蠢的人生中,可能會失去一千種不同的未來,你在那些未來中一一死去。」
「我曾經想過,人們生活、呼吸和工作的世界,是幾個世紀以來流傳下來的。但我從未想過,每段人生都必須持續地重塑,有新的探險和玩笑,而且可能猝不及防地戛然而止。」
「我曾經因為背負著過去,被現在的瑣事占據,或是擔憂著未來,而沒能欣賞每個寶貴無價的瞬間。」
「活著需要很大的勇氣,就是這樣。每天都會有恐懼、失望和失敗,而到最後,英雄也會死。從上天的角度看起來,大概就像電影一樣吧。」
「我如今清楚看見,時間真的是個迴圈。我們被困在回不去的過去,以及不確定的未來之間。活在當下需要勇氣,我們身處在期望和現實之間。」
「愛本身似乎突然比自己以為的更加真實。絕望從來不曾遠離過,但不知怎地,宇宙的接縫突然打開,所有璀璨而不平整的邊緣都顯露出來。這些都使我前所未有地更接近真實,更體認到活著的感受。其中的恐怖和美麗都幾乎讓人目眩。」
感動推薦
亞當.格蘭特|紐約時報暢銷書《逆思維》作者
格倫農.道爾|紐約時報暢銷書《我,不馴服》作者
安.拉莫特|紐約時報暢銷書《寫作課》作者
凱莉.柯利根|紐約時報暢銷書《當時應該說出口的話》作者
葛瑞琴.魯賓|紐約時報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
諾拉.麥肯納利|《悲慟的保存期限》作者
蘿蕊.葛利布|《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紐約時報
出版者周刊(星級好評)
科克斯書評
朱為民|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家庭醫學科主任
吳娮翎|生活美學作家
吳教恩|林口長庚腫瘤科主治醫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郁如|奇幻小說家、《胸口上的V作者》
謝宛婷|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學科主任
憑著優雅、智慧和幽默,凱特.鮑樂鼓勵我們減少對自助書的盲目追隨,並教會我們身為人的意義。——亞當.格蘭特,紐約時報暢銷書《逆思維》作者
有天晚飯後,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我一動不動地讀著,直到讀完最後一頁。當我終於放下這本傑作時,我認為凱特.鮑樂是我們唯一可以信任、告訴我們真相的人。鮑樂是一位先知,她的新作是對世界的另一份真正的禮物。這本書將打開心靈,溫暖人心。——格倫農.道爾,紐約時報暢銷書《我,不馴服》作者
凱特.鮑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成為一位具有非凡靈性智慧的作家,而且有著驚人的幽默感和充滿愛的心。她讓我充滿了希望。——安.拉莫特,紐約時報暢銷書《寫作課》作者
凱特.鮑樂拒絕有毒的正向。相反的,她讓我們明白了一個更真實的事實:我們不可能一直保持正向,所以就這樣吧。——凱莉.柯利根,紐約時報暢銷書《當時應該說出口的話》作者
凱特.鮑樂是少見能以驚人的誠實和輕鬆的態度探索艱難主題的作家。她為人類經驗帶來了深刻的洞察力和愛。——葛瑞琴.魯賓,紐約時報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
在一種要求我們不斷努力和改進的文化中,凱特.鮑樂了解到我們自己的痛苦既不是失常也不是機會,而是生活中的事實。地球上沒有人像凱特.鮑樂那樣看待我們的人性。——諾拉.麥肯納利,《悲慟的保存期限》作者
帶著幽默和勇氣,鮑樂講述了她在三十五歲時診斷出四期癌症的故事,這迫使她重新審視自己(和我們)的生活方式。這是關於當你預設的一切突然出現問題時會發生什麼事的精采檢視。——蘿蕊.葛利布,《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鮑樂為正能量提供了另一種選擇:誠實,並帶有神祕和幽默。——紐約時報
那些需要被喚醒的人會在這令人驚嘆的故事中有所啟發。鮑樂有堅定的信仰,但令人耳目一新的寫作未讓人感到明顯的宗教色彩。她強調了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的重要性。——出版者周刊(星級好評)
面對不確定性,對生活進行明智而諷刺的思考。像其他遭受創傷性的失去或疾病的人一樣,鮑樂認識到,「我們所經歷的事,往往不是出自我們自己的選擇」。這是一本感人的生存回憶錄。——科克斯書評
生命的重點,其實不是追逐,而是去體驗「當下」,這個生命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朱為民,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家庭醫學科主任
每個癌症患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而相似的是我們都開始學著面對生命,看著書中相似的治療過程,以及人生自省,讓人感覺生命的渺小與偉大,在疾病之前我們毫無改變之可能,可是面對自己,卻有強悍的力量,可以超越疾病的框限。——吳娮翎,生活美學作家
癌症是上天的禮物?癌症讓我們反思人生,更尊重生命!——吳教恩,林口長庚腫瘤科主治醫師
同樣身為癌症確疹者,這本書給我很多感觸。作者細細描繪她的經歷和心情,讓人不捨又敬佩。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人生的品質,都是讓人忍不住深思的議題。——陳郁如,奇幻小說家、《胸口上的V作者》
凱特.鮑樂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們,打包人生的行李,不必強加分量,但也無須故作輕盈。她讓我們領悟,在癌症末期的探照燈下,幽默和關愛是調和刺目燈光的最佳良劑,而非把病人推上更為孤寂之途的正向言語。——謝宛婷,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學科主任